您现在的位置:首页 > 事业单位招聘信息 > 高校招聘 > 招聘信息列表

“大学体测挂科,拿不到毕业证”背后有何深意

来源:今日招聘 | 发布时间:2021-11-24 15:06:07 |  访问:806

云南大学出台的“最严体育校规”在网上引发热议。要讲这个校规背后的深意,先从该校的体测课说起。

11月一个风和日丽的下午,记者在云南大学田径场看了几堂体测课,结果让人颇感意外。

立定跳远的大二女生多在1米6线上徘徊(及格:1米51);男生1000米多在4分30秒前后撞线(及格:4分32秒);单杠前的一幕更夸张:如果没有他人从背后抱着腰,自下而上送力,杠上的男生竟一个引体向上也拉不起来(及格:10个)!

有个班的女生正在跑800米。到了最后50米,体育老师大喊着让她们冲刺,女孩们冲过终点,然后一个个弯下腰、佝着背,一手扇风,一手捂胸。老师让她们慢慢走,不要停,更不要坐下来。记者去询问体育老师这个班成绩,她说大部分集中在4分半——及格线附近。

记者查阅了《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》,1989年,大学女子组800米及格线为3分50秒,2014年为4分34秒,降了44秒;大学男子组1000米60分为3分55秒,2014年是4分32秒,降低37秒。

2021年9月3日,教育部举行新闻发布会,公布了第八次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结果,其中提到了大学生身体素质下滑等问题。

其实“大学体测挂科,拿不到毕业证”并非云南大学首创,而是教育部规定。

从2007年开始,教育部就出台相关文件,其中提到:“《标准》测试的成绩达不到50分者按肄业处理”。而到2019年,要求变为“不能达到《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》合格要求者不能毕业”(注:此处的合格为60分)。从“50分”到“60分”,不难看出,政策与现状的关联性,大学生体质健康状况已到了需用分数和毕业证约束的地步。

这样看来,云南大学只是在严格执行国家规定,但为何该政策还会引起如此大的关注?

这恐怕与多年来,相关规定并没得到严格执行有关。目前大学体育课不少是无强度、无难度、无对抗、不出汗、不喘气、不奔跑、不脏衣的“温柔体育课”,而多数高校体测仅占体育课成绩不到20%,有的甚至没有分值,这根本无法引起大学生重视。而云南大学敢于动真格、出细则,确实让大学生们开始更加重视体育锻炼。

有网友提出质疑,体测会不会耽误一些体育不好的“天才型学生”毕业和进阶?其实不然,运动的好处,一直在被忽视。

不少科学研究都表明:运动不仅能健身,更能健脑,坚持运动可以促进大脑发育、提高记忆力、促进学生成绩提高。此外,运动不仅能培养学生规则意识,更能磨炼意志力,改善坏情绪。爱运动的学生更乐观,抗压能力更强,内心也更强大。

“学习好和体育好并不冲突,有运动习惯的孩子往往神采奕奕、思维活跃、注意力集中,学生们早上哪怕跑一跑、跳跳绳,一天的学习都有精神。”云南大学体育教师宣红波说。

他给记者看了本学期大一学生引体向上记录本,“一口气拉最多的学生,26个,土木工程专业,听说他还是班里‘学霸’。”宣红波说。

体测看似单调枯燥,但它却是各种体育技能的基础。速度、耐力、协调、平衡、力量、柔韧等综合运动素质,都能在50米、800米、1000米、立定跳远、引体向上、仰卧起坐、坐位体前屈上体现。

有网友质疑“大学生都是成年人,强制性把体测和毕业挂钩是否合理”,云南大学体育学院院长王宗平教授回答,大学生是成年人,但依然是学生,依然要守校规。体测,其实是“国测”,是国家要求的测试,是国家要求“合格”才能毕业。就像大学期间高等数学挂科,补考不及格,同样拿不到毕业证一样。

“考试只是手段,是一种‘善意的强制’,体测纳入体育课,是全国高校的常规做法。当大家都承认‘体育好’也是一种能力,当学生们明白‘体育好和学习好一样值得骄傲’时,我们的体育教育离成功就不远了。一个习惯的养成只要21天,如果能让孩子养成终身锻炼的习惯,我们愿花4年帮助他们养成。”

在离开学校前,与王宗平的上述对话引发了我的思考——

让大学生体质健康状况止跌回升;让体育课回到有强度、有密度的正轨;让学生在体育课上流汗;让大学生养成自觉锻炼的习惯从而受益终身,这也许正是“最严大学体育校规”背后的四点深意。

据新华社昆明11月23日电

《中国教育报》2021年11月24日第1版 版名:要闻

作者:新华社记者 岳冉冉

推荐:更多“大学体测挂科,拿不到毕业证”背后有何深意 请关注 今日招聘官方微信公众号

注:本站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,转载请保留出处及源文件地址。

【 责任编辑:教师招聘 】

版权与免责声明

【1】凡本网注明"来源:今日招聘"的所有文字、图片和音视频稿件,版权均属于今日招聘网,转载请必须注明今日招聘网,违反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。

【2】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,是本着为求职者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,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,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。其他媒体、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,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,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。

【3】如涉及作品内容、版权等问题,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。

未经招聘网同意,不得转载本网站之所有招工招聘信息及作品 | 招聘网版权所有 2007-2018 |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2895号

网站经营许可证:浙B2-20080178-14 公司招聘招人好网站,就在招聘网 人力资源服务许可证 备案号:浙B2-20080178-14